不過,除了這些為外界津津樂道的新技術,還有一大技術也取得了突破。新機所帶的深度傳感攝像頭,讓VCSEL(垂直腔表面發射激光)技術走到臺前。
蘋果新機帶來激光業新高潮
在iPhone X發布后,倫敦投資公司Peel Hunt的分析師隨即表示,這標志著VCSEL技術在大眾市場中的采用真正開始。
而據外媒披露,在美國市場上市的Lumentum控股及來自英國的IQE是這門技術的主要外包廠商。盡管在蘋果新機發布后,這兩只股票和其他蘋果概念股一樣表現平平。不過,僅僅是傳言成為蘋果供應商,就已經在助推兩者股價在今年取得亮眼表現。截至15日,兩者年內漲幅分別達到48.12%及242.6%。
除了因攝像頭受益,激光技術還適用于蘋果特殊的面板切割需求。iPhone X是蘋果第一款使用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屏幕的智能手機產品。集邦咨詢光電研究中心研究協理范博毓認為,蘋果新一代iPhone所搭載的是OLED中的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這將帶動智能手機采用AMOLED面板的比例逐年攀升,預計到2020年的滲透率將達43%。
而傳統工藝無法滿足OLED面板切割的特殊性,此時激光技術便大有用武之地。
潛在需求提升業績預期
華泰證券(22.610, 0.09, 0.40%)分析認為,全面屏趨勢興起最直接的影響是智能手機顯示方案的變革。屏占比提升的代價便是受話器、攝像頭、指紋識別、傳感器等正面功能性模組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因此需要在顯示面板上方進行U型切割。而異形切割必要性凸顯,利好上游激光設備。
據該機構測算,激光加工設備占整個OLED生產線投資額的比重較高,通常在4%左右,而“十三五”期間OLED投資額將達到2845億元,對應激光設備需求114億元(以4%比例估算)。建造AMOLED 產線需要巨大的資本開支,平均一條6代線的投資額約為300億元,其中制造設備是投資的主要組成部分。擁有柔性OLED激光加工技術的設備制造商將從面板產業的創新升級中深度獲益。
從全球情況看,全球最大的光纖激光器制造商IPG在今年第二財季實現了3.694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了46%。而美國激光器龍頭Coherent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超過112%。
在國內,安信證券統計了40家新三板激光相關企業的財務表現。數據顯示,激光板塊的上半年營收約23.56億元,同比增長51.24%,歸母凈利潤約2.87億元,同比增長68.99%。與三板整體相比,激光板塊的成長性無論在營收,還是歸母凈利潤上均遠高于行業平均。
分析原因,該機構列舉了以下幾點:
今年上半年,激光產業迎來整體行業性增長,主要是由于多個下游的應用領域均實現需求增長所致(如3C 加工、動力電池、工業大功率光纖切割、汽車領域等)
受益激光設備需求加速增長,激光上游元器件龍頭受益顯著(如福晶科技(16.860, -0.12,-0.71%)、波長光電、東駿激光等)
激光夜視、3D 打印等企業業績增長顯著,成為新三板獨特亮點(如精湛光電、先臨三維、聯泰科技等)
下游景氣帶來產業鏈共振機會
天風證券認為,國內激光裝備還得看龍頭企業的表現,而下游景氣將帶來產業鏈共振機會。

該機構指出,激光設備龍頭企業在研發開支和資本投入上遠領先其他企業,在新產品研發+自動化配套商占據絕對優勢,切入千億級工業機器人(21.380, 0.00, 0.00%)市場。同時激光設備國產轉移利好國內激光上下游產業鏈,為本土激光材料、激光器件帶來成長機會。
投資建議:激光行業進入滲透提速期,多個行業級解決方案加速成長,推薦國內激光設備龍頭大族激光(39.400, 0.09, 0.23%)、華工科技(17.120, 0.03, 0.18%),國內激光材料龍頭福晶科技。關注光庫科技(40.000, -0.32, -0.79%)等。同時關注國內相關激光器企業:銳科股份(擬上市)、杰普特(擬上市)、創鑫激光(擬上市)。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