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機器人到底有多強大?十一組數據告訴你!
星之球科技 來源:自動化網2016-02-25
我要評論(0 )
轉型,轉型,不知道是受政策指引,還是受成效逼迫,轉型已經成為中國制造各行業避不開的話題。而在生產轉型升級中,除了擁抱互聯網,進行“互聯網+”的市場開拓之路外,...
轉型,轉型,不知道是受政策指引,還是受成效逼迫,轉型已經成為中國制造各行業避不開的話題。而在生產轉型升級中,除了擁抱互聯網,進行“互聯網+”的市場開拓之路外,另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走向智能工廠的“機器換人”之路。
“機器換人”,除了大眾所知的以機器人替代人工外,還包括在單個工序以至于整條流水線使用機械設備進行自動化生產替代人工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以下,中國自動化網小編網海拾貝,為大家收集整理各行業“機器換人”的效益數據,與同行共享,也為下游制造業提供參考。
一、昆山滬光董事長成三榮
應用行業:汽車電子 效益:1:4
他算了一筆賬,“機器換人”投資近1億元,減少473名工人,每年節約人工成本近4000萬元,兩年多收回成本。1個機器人抵4個人,機器人一次性投入,10年不需要更換。他計劃3年投入10億元,工廠流水線全部實現智能化,員工控制到1000人,其中1/3搞研發,真正實現工業4.0。
二、南海中美玩具廠廠長李賢佳:
應用行業:玩具制造 效益:1:20-30
注塑、包裝、噴油等環節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機器人、機械臂普遍使用。“像噴墨打印機一次性可以打印8種顏色,1個機器可以代替20-30人,不僅節省原料,產品質量也更穩定。”
李賢佳表示,按照規劃,未來3-5年預計投入超過1億元進行智能化改造,有望再減少2000-3000人左右的勞動力成本。
三、智迪科技公司總經理LawrenceT se
應用行業:鍵盤生產 效益:1:54
以前一條鍵盤生產線需要60個人工,采用機器人智能系統后,6個人和一個機器人就能組成一條生產線,可節省9倍人工。
四、浙江溫嶺菇農
應用行業:農業真菌種植 效益:1:4-5
浙江溫嶺有菇農投入100多萬元,購入了翻堆機。據他自己說,人工堆料一日要36工,但用機械設備只需要七八工。而且機械翻堆料比人工更均勻,在產量上也能提高不少。
五、快餐店老板金海峰
應用行業:餐飲服務 效益:1:2
金海峰花4萬元買了一臺餐飲機器人,主要做送餐服務。“我一次性付4萬元,差不多一個人一年的工資,但一個機器人能抵兩個人的服務量。機器人的使用壽命是5年,平均每天可以工作10多個小時,支出除了保養費就是電費,每天大概2元錢。”
六、湘菜館店主譚惠
應用行業:餐飲服務 效益:1:3
“開毛織廠的時候,我的工廠是最早一批機器換人的企業,我深刻體會到機器換人的實惠。”湘菜館店主譚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開毛織廠的時候,一臺橫機可以抵10個工人的勞動力;如今引進機器人服務生,也可以一個頂三個人用。
七、深圳市雷柏項目經理張朝華
應用行業:電子 效益:1:3
“原本必須8個工人的一條生產鏈,如今最多只需2名工人就夠了。”機器人動作非常“協調”,六軸不時高低旋轉著,每隔幾秒就把塑膠開關夾取到空中,將細薄的開關貼紙無縫貼上,緊接著又把開關放到設計好的塑料盒上。兩個機器手臂的協作,至少能替代4至6個人工。
八、瑞松科技工程師趙曉璐
應用行業:電梯和汽車 效益:1:4
“以噴漆機器手臂來說,一個機器臂能抵4個工人,購買一臺機器臂,使用兩年就能抵回人工成本。”在為市內大型車企、電梯等工業企業提供機器人自動化智能技術的瑞松科技工程師趙曉璐舉例說,一臺噴漆機器臂裸機售價15萬元,配搭周邊配件后總售價一共需要30萬元左右。一臺噴漆機器臂能節省4名噴漆技工的人力,當前一名噴漆技工的市場勞動工資是年薪7萬元左右,4名技工一年就需要28萬元的人力成本。
九、渝北區人民醫院執業藥師
應用行業:醫藥 效益:1:3
陳鳳給記者算了筆賬,普通醫院,一位持證藥劑師年薪約5萬元,一臺機器人頂替三名藥劑師,不需要五險一金等福利,沒有病假公休假等,從成本上確實節約了不少。
十、佛山新鵬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應用行業:衛浴 效益:1:8
這款有記憶能力的噴釉機器人由佛山新鵬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目前,箭牌衛浴、東鵬衛浴、新明珠衛浴等衛浴龍頭企業都引進了這款機器人。據新鵬機器人相關負責人介紹,一臺噴釉機器人的工作量抵得上8名工人,且釉料的浪費量和出現廢品的概率均遠遠低于人工噴釉。
十一、長盈精密公司總經理助理羅衛強
應用行業:精密制造 效益:1:6-8
長盈精密公司總經理助理羅衛強說,一臺機器手可以替代6至8名工人,現在打磨車間還有60名工人,未來將減少到20人。
其他:安踏體育家的電腦針車
應用行業:紡織鞋服 效益:1:6-10
原先需要35道工序的生產線,如今在一臺電腦車上就可以完成。不僅如此,電腦車效率高,通常頂得上6至10個針車、線車工,直接提高產能60%—100%。
通過盤點,我們發現,雖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機器換人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服務機器人方面,基本上能達到1:3-4,即每個服務機器人基本可抵3-4人的工作量。在工業機器人方面,則視生產精度要求而有不同,基本上能達到1:4-5,即一個機器人抵四五個工人,在部分工序甚至可抵四五十人。如此效益,再對比人工成本,在部分行業,尤其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機器換人已成為轉型的必由之路。
在此,也希望中國制造業能夠直面經濟宏觀形勢,積極擁抱互聯網+,轉型智能制造,否則,只怕要跟上不時代的腳步,而被拍死在沙灘上了!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