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光打印系統
包括激光發射器、調節器、發散透鏡、多角透鏡、聚焦透鏡、高精度電機及滾筒煤氣功能是完成激光掃描、使膠片曝光
2膠片傳送系統
包括送片盒、收片盒、吸盤、輥軸、電機及動力傳動部件等。其功能是將膠片從送片盒中取出,經過傳動裝置送激光掃描位置,當膠片曝光完畢再將其傳送到收片盒或者直接送到洗片機輸片口,完成膠片的輸送任務。
3信息傳遞與存儲系統
此系統包括電子接口。磁盤或光盤、記憶板。電纜或光纜以及A/D轉換器、計算機等。它的主要功能是將主機成象裝置顯示的圖象信息,通過電纜及電子接口、A/D轉換器輸入到存儲器,再進行激光打印。電子接口分視頻接口、數字接口、DICOM接口。一臺激光相機可以連接多個成象裝置,根據成象系統的輸出情況選擇不同的接口。為保證多機輸入同時進行,激光相機裝有硬盤,以緩沖進入的圖象進行隊列打印,確保連續圖象輸入和圖象打印無鎖定進行。
4控制系統
該系統包括鍵盤、控制板、顯示板以及各種控制鍵或者按鈕,用來控制激光打印程序、幅式選擇、圖象質量控制調節等作用.
5工作原理:
激光相機的光源為激光束,激光束 通過發散透鏡系統投射到一個轉動的多角光鏡再折射,折射后的激光束再通過聚焦透鏡系統打印在膠片上,激光束的強度可以由調節器調整,調節器受數字信號控制。成象裝置把圖象的象數單元值以數字的方式輸入到激光打印機的存儲器中,并以此直接控制對每一象數單元的激光曝光強度。如果計算機按順序輸出與激光束在膠片上的位置的同期信號,則可以將順序不同的電信號作為 平面影像由激光照到膠片上。曝光后的膠片再經顯影定影處理,從而獲得照片圖象 .
當激光照相機接通電源后,機器控制系統(MCS)對中央處理器(CPU)和傳遞系統進行自檢。自檢完成后,MCS送硬件復位指令到圖象管理系統(IMS),使IMS初始化,上述程序工作的同時洗片機的紅外線加熱器對顯、定影液進行加熱。當Ready指示燈亮時,說明照相機已準備完畢,可以使用。操作者用遙控器(鍵盤)存貯按鈕存貯每一幅圖象,并向多路器(MMU)送出指令、圖象數據,MMU接到指令后,由CPU控制輸出編排器,根據操作者的設置,將激光照相機圖象編排成行、放大、然后將圖象數據從數字轉化成模擬形式。當激光發生器工作正常后,圖象模擬信號控制激光調制器,用以改變激光束的明暗度,通過一系列透鏡聚焦和反光鏡(約10個)把激光束傳送到膠片上。在此過程中,利用光敏探測器從一個固定光束分流鏡中連續不斷采得信號,反饋到激光發生器,使源激光束保持穩定不變。用旋轉光束分流鏡控制光束傳送到膠片上使其感光,這種方式亦稱X軸快速掃描。照相機柜內的鼓是以固定速度傳送膠片的,這稱為Y軸慢速掃描。這樣以每秒達600行圖象數據的速度準確地復制全部圖象。*5r;
膠片由供片的儲存暗盒(可容納100張激光片)自動提供膠片,在引導軸傳送下裝載在專用的打印滾筒上,滾筒隨即轉到打印位置,此時激光束按照計算機及矩陣指令,把圖象的象素單元PIX-EL的灰度值的數字化密度傳入激光相機存儲器中,直接控制對于每一個像素單元的激光曝光時間、進行強弱改變。激光束通過多棱鏡的旋轉進行掃描式的打印,在全部曝光過程中滾筒和激光束做精確的同步運動,根據主機成像裝置編排的版面和圖象尺寸,選擇多幅照片的圖象取舍和排列,用操作盤來完成,進行打印,一幅圖象的矩陣像素為4K×5K,待全部圖象打印完后膠片即被傳輸到接片盒內或傳輸到自顯機內自動沖洗。H:>n
由于激光照像機具有獨特的灰階密度校正調節系統,所以它能獲得和主監視器完全相同的圖象,圖象的密度是由三方面完成:1、由CT、MRI等成像系統選擇合適的窗口技術作為標準輸入信息。2、利用激光照像機內提供的標準灰階測試圖象。3、選定激光照像機內提供的特性曲線(一般提取5~6種特性曲線)結合沖洗機的效果,自動校準每一級灰階的標準密度。具體校準步驟是:⑴利用激光照像機提供的灰階圖象(可提供多種形式的圖象,任選其中一種即可);⑵固定膠片牌號種類和沖洗條件;⑶打印出灰階照片后,用密度儀測量各級的密度,然后依次輸入激光照像機的校正系統即可;⑷激光照像機內計算機自動修正各級的密度。總之,它的分辨率主要決定于激光束的直徑(像素大小和像素矩陣數),a·半導體激光其波長為820nm,在紅外線范圍內,它可將成像所需的數據直接用激光束寫在透明膠片上;b·氣體激光(氦-氖)其波長為633nm,接通激光器后至少要預熱10分鐘,使其達到一定溫度后才能運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