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引發更大危機
制造商們為了規避現金風險,無奈采取了降價,這無疑將整個機械制造行業進一步拖進泥淖。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表示,競爭伙伴6月份價格比5月份至少下降了十萬。但作為龍頭企業,三一重工表示將從7月起逐步提高部分產品價格。梁林河甚至表示,降價不是良藥,只是毒藥。不過該舉措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
香港上市也不是靈丹妙藥
除了要脫離“價格戰”之外,現金儲備不足70億元的三一重工也把融資希望寄托于香港的資本市場。今年5月份,三一重工重新啟動H股上市進程。
赴港IPO一波三折 業內看空
早在去年8月24日,三一重工就宣告獲得港交所批準上市資格。而后,由于當時香港股市處于大幅調整之中,上市環境不理想,公司不得不縮減發行規模,降低融資量。直到去年9月22日,三一重工再次宣布,由于市況波動,暫時擱置H股上市計劃。
此次,三一重工將于7月16日舉行發行前的推介會。據悉,其融資規模將由原計劃的33億美元,降至20億美元,發行股數占擴大后的股本比例也由15%降至10%。
不過業內并不看好此次赴港IPO。有分析師稱,雖然三一重工H股成功上市后,將拓展公司的融資渠道,在資金上為公司投資新項目和擴大生產提供了堅實的后盾。但是這同時將攤薄公司的每股收益,拉低公司的A股價格。
中聯重科的前車之鑒
尤其需要三一重工警惕的是,同為機械制造行業巨頭的中聯重科,目前已經成為香港股市被做空力度最大的一支股票。而中聯重科在業務和經營模式上和三一重工較為類似,同樣業務線擴張比較長,受到全球經濟低迷影響大;同時又存在過度依賴供應商融資來實現銷售收入,使得中聯重科難逃做空命運。
要知道,中聯重科目前手上掌握著近180億元現金,而三一重工僅僅是不足70億。兩相對比之下,風險程度可見一斑。
外部經濟寒冬之時,機械行業下滑這些客觀因素可以作為導致三一重工的過度銷售,進而資金緊張而導致裁員的最好的理由。即使赴港IPO成功,也不過是救一時之急。三一重工唯有重新梳理業務線條、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同時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才是在寒冬之時自救的根本方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