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鄂州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向“卡脖子”聚力,未來產業向“新賽道”蓄力,醫藥研究向“無人區”發力,在高純材料、激光切焊、健康新特藥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形成三大特色產業鏈。筆者近日深入葛店經開區,走訪代表三大特色產業鏈的武漢拓材科技有限公司、武漢予成激光智造有限公司和湖北李時珍藥物研究院,深切感受到這些企業瞄準高精尖走創新發展之路,競爭力得到明顯提升。
圖為拓材科技展品陳列室。新華網發 黃晨曦攝
??向“卡脖子”聚力:拓材科技打造超高純材料“中國純度”
??半導體芯片,多年以來被視為“卡脖子”核心技術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超高純半導體材料的研制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武漢拓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研發正是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我們的主要產品是半導體芯片、新能源及醫學醫療等領域需要的高純材料和高純化合物材料,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武漢拓材科技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譚瑾介紹說,拿人們熟悉的黃金來舉例,“萬足金”是黃金純度的“天花板”——純度達99.99%(4N),而武漢拓材科技有限公司,能將半導體核心襯底材料——高純鎵的純度做到99.999999%(8N)。
??走進該公司的展品陳列室,碲、鎘、鋅、銦、鍺、鎵、砷、磷、銻、錳、鋁等元素及磷化銦、砷化鎵、碲化鎘、碲鋅鎘等化合物晶體,分裝在燈泡形透明容器中,像一盞盞亮晶晶的燈具,陳列在柜臺里。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白色晶體,正是解決我國芯片“卡脖子”問題的重要材料之一。
??“我們產品開發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努力補短板、強弱項,鍛造長項、強項,并已建成半導體芯片、新能源及醫學醫療領域所需高純材料和高純化合物材料產業鏈。”拓材科技董秘張曙光說。
??拓材科技董事長盧鵬薦博士,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2015年,他和幾位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以簡陋的設備,共同創辦了拓材科技,開啟了國產高純材料的攻關之路。
??經過多年拼搏,拓材科技鍛造出了“中國純度”。公司現已具備20種高純元素和30余種高純化合物材料的研制能力,部分產品純度達到國際前列。
??拓材科技先后獲得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湖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湖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湖北省瞪羚企業等稱號,獲得專利已過百項,其中發明專利20余項。公司已成長為全國僅有的3家高純(超純)材料供應商之一。
圖為予成激光廠房外景。新華網發
??向“新賽道”蓄力:予成激光引領激光切割生產線龍頭
??走進位于葛店經開區的武漢予成激光智造有限公司,一股濃厚的科技氣息撲面而來。飛濺的火花,定制化的器械,自動化的生產線,一一鋪展在眼前。
??這家企業多年深耕鋼結構切割、焊接領域,瞄準激光這把“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提升鋼結構制造效率,引領行業技術換代升級,蹚出一條新路。
圖為予成激光相關器械。新華網發
??“整個激光行業,自疫情之后競爭日趨激烈。我們所面臨的是行業內同質化競爭、價格戰愈演愈烈的局面。我們積極探索技術升級新方向,尋找‘新賽道’。”公司董事長鄒郁京介紹說,2022年,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后,予成激光了解到在鋼結構行業產品加工過程中存在生產流程長、自動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和質量不穩定等問題,于是傾全公司之力投入到第一代H型鋼三維五軸激光切割生產線的研發工作之中。
圖為予成激光生產線。新華網發 黃晨曦攝
??在沒有參照條件,需要完全首創的情況下,予成激光的科技人員自行設計開發了全套軟件和硬件系統,并在測試環節中不斷升級完善。經過三個月奮戰,國內首條H型鋼三維五軸激光切割生產線成功交付客戶。
??設備正式投產后,鋼結構客戶的生產效率較以往提高6倍,人力成本減半,且質量大幅提升。隨著市場占有率的的迅速增大,公司發展迎來新時刻。
??2023和2024年,予成激光銷售額連年翻番。目前該類產品交付量超過300臺套,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公司作為鋼結構行業自動化設備的知名供應商,成為激光切割、激光焊接領域的龍頭企業。
??“我深切感受到激光智造屬于未來產業,應該有超前的發展眼光,勇于向‘新賽道’挺進。正是洞察到鋼結構行業的痛點,予成激光自創立之初,便將目光鎖定在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激光技術上。公司以核心技術突破為驅動,不斷增加研發投入,逐步構建了涵蓋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工藝的完整產業鏈體系。”鄒郁京說。
圖為李時珍藥物研究院工作人員工作場景。新華網發 黃晨曦攝
??向“無人區”發力:李時珍藥物研究院走向中國“藥谷”前列
??葛店經開區2001年12月被科技部批準為首家國家火炬計劃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基地,并成功注冊“藥谷”商標,故有中國“藥谷”之稱。現在這里共有生物醫藥企業60多家。
??作為一家僅有12年歷史的藥企,湖北李時珍藥物研究院(湖北李時珍藥物研究有限公司)成立時間不算長,但已是湖北省科技廳認定的湖北省中藥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院先后獲湖北省科技廳批復,成為新藥孵化中試熟化基地、中藥創新藥臨床研究技術創新平臺、科技“新物種”瞪羚企業、高端固體口服制劑技術研究創新平臺。
??目前,該院已建成占地面積54畝的現代化醫藥研究基地,涵蓋實驗辦公、中試和企業孵化廠房,成為葛店國家經開區中國“藥谷”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院積極引進人才,聚焦研發新特藥,大膽向醫藥研究“無人區”開拓,全力打造生命健康產業鏈研發平臺。
??今年37歲的施川,早年在美國讀完博士便留在強生公司費城研發中心研發新藥。2021年,他放棄國外優厚的工作待遇,加入湖北李時珍藥物研究院,近年來被評為鄂州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還獲得湖北省科技廳創新創業專項支持,成為專家庫評審專家。
??“這是天然藥物七葉皂苷鈉。”在研究院展廳,施川忙著為我們介紹新研發的產品。他說,七葉皂苷鈉是治療腦水腫、創傷或手術所致腫脹的良藥,是繼青蒿素之后中藥現代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藥物。該院的七葉皂苷鈉產品,提取于湖北道地中藥材娑羅子中,該院的提取純化技術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現已研發出外用、內服等多種新藥。
??去年以來,經過施川為代表的專家團隊技術攻關,鹽酸帕諾司瓊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批準,1.1類中藥創新藥芩貝止咳顆粒發布,共簽訂委托單位的技術開發合同25項,累計合同金額達5000萬元。目前該院已擁有發明專利39項,有力提升了中醫藥產業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我們將深度嵌入大武漢產業布局,通過互通、互融、互促,形成以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集群,讓葛店特色產業鏈獲得更完滿的政策扶持與產業拓展空間。”葛店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