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編輯推薦

    寒意來襲!半年5家激光廠商倒閉或破產

    十一郎 來源:激光制造網2025-06-23 我要評論(0 )   

    2025年已然過半,激光行業的寒意卻未見消散,倒閉、裁員潮接踵而至,行業震蕩不斷。6月17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一紙公告,宣告星控激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進...

    2025年已然過半,激光行業的寒意卻未見消散,倒閉、裁員潮接踵而至,行業震蕩不斷。


    6月17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一紙公告,宣告星控激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進入破產重組程序,為行業困境再添沉重注腳。


    這僅是2025激光企業倒閉潮的延續性一幕。早在年初,蘇州鐳霸激光科技公司于開年第三天宣告破產清算,就此拉開行業“倒閉潮”大幕。


    此后,東莞華清光學——這家成立14年、曾年產值破5億、擁有2000名員工的明星企業,在累計虧損1.8億后停工停產;江蘇維特尼激光、武漢華俄激光也相繼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


    短短半年,至少5家激光企業深陷困境,延續了2024年超20家產業鏈企業倒閉的頹勢。


    Image


    而行業震蕩遠不止于此。除了倒閉潮,激光廠商的裁員潮也隨之而來:德國通快揮刀裁撤千人,美國Luminar瀕臨退市,禾賽科技深陷裁員漩渦……


    這一系列事件背后,是大環境下行、關稅戰沖擊、行業內卷、產品同質化、技術創新不足及價格戰等多重因素交織導致的結果。那些曾經靠“低價接單+快速擴產”盈利的中小企業,在市場增速放緩后首當其沖,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


    2025年,激光行業寒意仍在蔓延,人們不禁追問:這些激光企業為何倒下?未來又將走向何方?誰能最終熬過這場“寒冬”?


    01

    破產“第一槍”:


    蘇州鐳霸為何撐不過四年?


    根據公開報道,2025年激光領域破產“第一槍”,源自蘇州鐳霸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1月3日,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蘇州鐳霸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成為2025年第一起激光公司破產事件。


    蘇州鐳霸激光成立于2020年1月10日,注冊資本300萬元,經營范圍涵蓋激光科技領域的技術開發、咨詢、服務、轉讓,以及激光設備及配件的設計、生產、加工與銷售等。


    這樣的企業規模,在長三角激光產業集群中并不罕見——它們多以“中小型配套商”身份存在,依賴區域產業鏈協同生存。


    近年來,國內激光產業“內卷”加劇,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蘇州鐳霸激光科技在這樣的環境下,未能抵御住市場的沖擊,最終走向破產清算。這一事件為整個激光行業敲響了警鐘,預示著2025年將有更多激光企業面臨嚴峻挑戰。

    Image


    一位激光行業分析師指出,蘇州鐳霸的問題并非個案:缺乏核心技術壁壘、客戶集中于波動較大的3C電子行業、研發投入占比不足,多重短板疊加,讓其在行業下行周期中毫無抗風險能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類似鐳霸激光一樣“小而弱”的激光企業全國還有數千家。它們曾受益于2018-2022年的激光產業“野蠻生長”——那段時間,激光設備需求激增,企業靠“低價接單+快速擴產”就能盈利。但當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同質化競爭導致價格戰白熱化,這些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徹底壓縮。


    02

    14年巨頭停擺:


    華清光學倒下背后的內卷困局


    如果說蘇州鐳霸是小玩家的悲劇,那么東莞華清光學的停工,則暴露了老牌企業的轉型之痛。


    2025年2月22日,深耕東莞14年的光學制造巨頭——東莞華清光學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正式停工停產。該公司曾是東莞制造業的明星企業,由上市公司勁勝精密全資控股,注冊資本高達2.3億元,巔峰時期員工超2000人,年產值曾突破5億元。


    Image

    然而,自疫情開始,公司營收出現斷崖式下滑,截至停業前累計虧損達1.8億元。盡管管理層多次嘗試補救,包括借款填補資金缺口、尋求投資商、計劃擴建新廠區推動轉型等,但市場行情低迷,投資合作未能達成,最終導致財務持續惡化。


    全球消費市場萎靡,電子消費和汽車消費下滑,產品訂單量大幅減少,該公司被多家供應商起訴并被法院凍結資產,徹底失去了繼續經營的能力。


    03

    九年激光老廠:


    維特尼激光無奈破產清算


    2025年4月11日,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民法院的一紙裁定,宣告了江蘇維特尼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這家成立于2016年12月、扎根宿遷激光產業園近9年的企業,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被債權人滄州蓋世機床附件有限公司申請破產。


    維特尼激光的主營業務集中在金屬切割焊接設備、半導體設備、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金屬成形機床的制造與銷售。其業務范圍看似廣泛,但恰恰反映了在激烈競爭下尋求多元化生存的掙扎。


    Image


    然而,設備制造領域是激光產業“內卷”的重災區,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慘烈。維特尼激光未能建立起足夠的技術壁壘或成本優勢,在行業下行周期中,其設備銷售必然受阻,現金流迅速惡化。無法清償到期債務是其經營困境的直接體現,也標志著又一家在紅海市場中搏殺的中型設備制造商,未能熬過2025年的嚴峻考驗。


    04

    老牌激光大廠:


    武漢華俄激光的“興衰史”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激光老牌大廠——武漢華俄激光工程有限公司的案例尤為復雜且具有代表性。


    2025年4月8日,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武漢華俄激光工程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案。這家成立于2008年5月、擁有中俄合資背景、一度以“填補國內空白”為榮的老牌激光企業,在走過近17個年頭后,終因資不抵債走向清算,其30年的積累近乎“清零”。


    華俄激光成立于2008年,曾以中俄合資背景和“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實力在早期中小功率激光設備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然而,2025年4月8日,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了該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


    Image


    武漢華俄激光工程有限公司由國內知名激光企業和俄羅斯激光專家共同組建,于2008年注冊成立。在消化吸收俄羅斯激光技術的基礎上,公司早期迅速在中小功率激光設備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然而,其核心器件長期依賴進口,自主研發投入成效不佳,在行業發展中期的競爭中明顯失速。2020年后,公司遭遇雙重夾擊,國內激光巨頭加速技術突破,低端市場陷入價格戰泥潭。華俄激光也曾試圖多元化突圍,但因缺乏核心技術儲備,產品屢屢遭用戶質疑。2023年,其主力產品市占率加速下跌,資金鏈逼近斷裂風險。


    不過,事情出現轉機。2025年6月9日,控股股東武漢市眾泰創智光電科技公司申請重整獲法院裁定通過。法院認可華俄激光仍擁有一定的經營資源(人力、客戶、品牌、渠道、工業園、設備、專利)和行業前景,且有潛在投資人表達意向。


    然而,盡管華俄激光的重整帶來一線生機,但其重生之路能否走通,核心仍在于能否徹底摒棄舊模式,擁抱真正的底層技術創新。


    05

    星控激光重組:


    初創企業的快速“隕落”


    2025年6月17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公告顯示,星控激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進入破產重組程序。這家成立于2021年1月的企業,僅存活了4年多,成為2025年激光破產名單上的最新一員。


    據了解,星控激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相對年輕的企業,成立于2021年1月26日,注冊資本200萬元。其經營范圍廣泛,從激光相關的技術服務、開發、進出口,到電子真空器件、光電子器件、儀器儀表、各類機床(切削、成形、數控)、機械零部件、甚至新材料技術的研發制造銷售,幾乎覆蓋了高端制造產業鏈的多個環節。


    這家只成立4年左右的初創企業的快速遇困,也顯示出在激光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也反映了當前市場環境對新進入者的嚴峻考驗。


    06

    “生死啟示錄”:


    從“野蠻生長”到“優勝劣汰”


    2025年上半年,激光行業遭遇寒冬,多家激光廠商接連倒閉,從初創公司到行業明星,再到老牌企業,無一幸免。這些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激光產業深度調整期的縮影,揭示了行業面臨的系統性壓力。


    回顧過去十年,中國激光產業經歷了“黃金十年”,產業規模及激光企業數量激增。然而,“野蠻生長”也帶來了隱患,如低水平重復建設、核心技術空心化、同質化競爭等。


    如今,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行業“洗牌”成為必然。分析認為,激光頭部企業需進一步通過技術升級和全球化布局鞏固地位,而中小企業則需深耕細分場景、掌握獨家技術或綁定大客戶需求以求生存。


    Image

    面對破產潮、裁員潮和價格戰,激光行業加速洗牌在所難免。那些缺乏核心競爭力、技術落后、管理不善的企業將被淘汰。而重視自主創新、持續投入研發、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和穩定客戶資源的企業,則有望脫穎而出,成為行業領軍者。


    盡管如此,未來,中國激光行業仍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誕生更多全球領先的企業。同時,深耕細分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也有望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



    來源:激光制造網  編輯:十一郎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光電,激光產業,企業,創新,激光企業,智能制造,產業園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