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武漢“追光”50年

    來源:武漢廣播電視臺2022-01-20 我要評論(0 )   

    20世紀70年代初華中科技大學的前身華中工學院在全國率先創辦激光專業湖北、武漢的激光產業發展之路由此揭開序章50年篳路藍縷武漢的激光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

    20世紀70年代初

    華中科技大學的前身

    華中工學院在全國率先創辦激光專業

    湖北、武漢的激光產業發展之路

    由此揭開序章

    50年篳路藍縷

    武漢的激光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

    從弱到強的歷程

    市場規模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創史:率先創辦激光專業

    確立國內學術地位

    武漢人知道“激光”,還是原華中工學院院長朱九思1971年到教育部開會時頭一回聽說。當時,國內只有中科院從事激光研發。看好這項新技術的發展前景,朱九思回到武漢后,很快就開設了激光專業。

    1978年,學院的李再光教授發現國內研發的高功率二氧化碳橫流激光器,與國外同類設備相比有很大差距,決心自主研發。于是,華中工學院光學工程系應運而生,研制出的國內首臺2kw高功率二氧化碳橫流激光器,為學院獲批國家級實驗室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老一輩專家的拼搏努力下,上世紀80年代初,華中工學院的激光技術已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與此同時,武漢相繼成立了數家以高科技激光產品為主的企業,以楚天激光、華工激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很快涌現。

    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朱曉:一開始它就瞄準了市場的需求, 針對工業領域的需求去研發激光器,所以這個基因里面就是我們湖北的基因,湖北激光的基因,就是為經濟服務的 。

    創業: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武漢激光“產學研”融合發展

    武漢科教資源雄厚,光機電多學科交叉互聯,產學研融合是天然優勢,但三者并非最初就是有機一體。

    1997年,華工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整體改制為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華工科技的前身,由此開啟了市場化運作之路。公司的實驗室技術水平并不輸國外同行,但產品利潤卻幾乎為零。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新強:我們以前在激光器方面有所研究,但是做成激光裝備,比如說激光切割、激光加工應用等方面還是缺乏經驗的,也沒有基礎 。通過收購兼并的方式,很快就獲得了一些技術方面的資源。

    三年后,華工科技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以激光為核心產業的上市公司。通過募集資金、跨國收購,華工科技構建了高起點的國際競爭平臺,擁有了多項知識產權。而當時國內高端激光設備都要靠進口,華工科技意識到,“做集成”遠遠不夠,還需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新強:我們就下決心研發一些關鍵核心部件,重要的像那種激光器,我們必須要自己生產,首先保證供應鏈的安全,同時也可以保證成本要比國外低很多 ,要客戶買得起、公司有錢賺 ,那么就需要行業內專家型人才補充進來。

    與技術源頭單位保持緊密合作,同時招攬行業人才、培育后備人才,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在華工科技轉化落地。通過聯合華科材料學專家、下游汽車配件廠商跨界研發,國內首臺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在這里誕生,30秒就能將高強度汽車部件切割完成,目前已應用到沃爾沃、吉利等20多個汽車品牌。

    多年來,從華工科技走出了中國第一臺光纖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皮秒激光器、飛秒激光器等產品,都已廣泛應用于3C電子產品制造、汽車制造等行業,助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哪里有需求,武漢激光產業的研究方向就聚焦到哪里。

    創新: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

    面向未來做強價值鏈

    進入21世紀,光纖激光器興起。2007年,通過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掌握光纖激光器技術的閆大鵬博士回國,與華工科技合資創立銳科激光,開啟了中國工業光纖激光器的國產化產業化進程。

    2013年,首臺國產萬瓦光纖激光器在銳科激光誕生,結束了我國不能自主研發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的歷史,讓同類進口產品價格從最初的700多萬元直接降到了70萬元左右。2016年,銳科激光聯合華工科技起草發布了我國第一部光纖激光器行業標準,并參與編制了我國首個激光產品的國際標準。如今,銳科各類光纖激光器生產規模全球第二、全國第一,市場份額2020年位居全國第一。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 閆大鵬:要自強自立, 就是你一定要100%國產化,通過人才鏈形成一個創新鏈 ,最后形成一個產業鏈 。我們基本上現在實現了整個上游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而且形成一個閉環。

    在這些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在武漢聚集。據統計,目前僅光谷的激光企業就達200余家,激光產業年產值已達千億元,占國內市場規模一半左右,是中國最大的激光設備制造基地之一,產學研為一體的激光產業鏈初步形成。

    但同時,業內專家認為,武漢乃至湖北的激光產業鏈仍存在配套不完善、價值鏈不強的問題。面向未來,補鏈、強鏈是久久為功的工作。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 閆大鵬:咱們東湖開發區乃至武漢市在推出鏈長制 ,我認為這個激光產業抱團非常重要 。去年疫情期間我們深刻體會到,在開發區里我們有配套企業,采購就非常方便 ,配套政策非常重要。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新強:像華東、華南,他們一些激光企業在當地配套率達到了90%,武漢這邊我算了一下,當地配套率可能還不到50% ,整個激光應用的滲透率不高的。從今后來講, 我覺得要有更多的應用、有更多的客戶,拉動產業鏈不斷向武漢聚集。

    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朱曉:我們整個激光企業產值還不高, 說明我們的價值鏈還沒體現 。現在就是要把激光和應用深度融合,開拓出一個新的領域,這就是一座金山。

    武漢廣播電視臺出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

    武漢激光企業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