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基礎工業薄弱,是制約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星之球科技 來源:百度2021-06-24 我要評論(0 )   

    基礎工業:是生產基本生產資料的工業部門的總稱。其產品主要服務于重工業自身。在我國,一般將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工業、冶金工業、基本化學工業及部分機械工業等稱...

    基礎工業:是生產基本生產資料的工業部門的總稱。其產品主要服務于重工業自身。在我國,一般將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工業、冶金工業、基本化學工業及部分機械工業等稱為“基礎工業”部門。



    基礎工業是發展工業特別是發展重工業的物質技術基礎,它具有有機構成高、占用資金多、建設周期長,并為制造工業、生產消費資料部門提供服務的特點。對于建立我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安排工業生產建設時,應將基礎工業置于優先或趨前的地位。



    據4月份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1.31萬億元,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的占比比重對世界制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就制造規模而言,我國已是無人可及的世界第一。



    從企業規模、企業數量、經濟指標看,中國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從產業結構、產業體系、產業鏈分布來說,也是全球最全、最密集的。然而,恰恰是這種看起來很完善、很全面、很具影響力的產業結構和布局,卻帶來了“大而不強、全而不憂”的問題,且容易被數量和規模所麻痹,自認為我國的制造業已經很強大了。



    事實上,盡管近些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大而不強、全而不憂”的局面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基礎工業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的問題屢屢出現。



    而基礎工業薄弱就導致大量零部件、元器件和基礎材料依賴進口。據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的調研顯示:32%的關鍵材料領域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



    計算機和服務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終端處理器及絕大多數存儲芯片依賴健康;高端數控機床、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發動機及關鍵零部件超過95%的制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



    由于基礎工業薄弱導致我國制造業最大的弱項就是“質量效益”,這也是大而不強的具體表現。比如,我國3家大型工程企業三一、中聯、徐工,每家年產值都能達到1000億左右,但是挖掘機中很大一部分利潤卻被日本、德國拿走了,因為要購買他們的高壓泵閥馬達。



    另一方面,我國主機制造發展很快,但許多關鍵零部件需要進口。高鐵建設很成功,總里程已經超過3萬公里,然而一些關鍵零部件,比如能承受時速350-400公里的軸承,至今還需要進口國外產品。



    除了利潤外,如果國外企業如果不供貨或者不按時供貨,我國企業就會被“卡脖子”,最終只能接受罰款和不平等條件,否則企業就無法正常運轉。中興事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作為一位普通消費者,筆者對此也感同身受。電動剃須刀作為男士的日常生活用品,我一直使用飛利浦的電動剃須刀,飛科的也用過,但是由于質量問題,只能放棄,最終還是選用飛利浦。



    盡管從價格看飛科比飛利浦要便宜很多,但使用起來感覺明顯不同,主要差距體現在刀頭上,飛利浦的刀頭鋒利、耐磨,使用時間長。那么為何中國企業造不出飛利浦那樣鋒利的刀頭呢?



    首先,材質達不到,飛利浦刀頭使用的鋼材屬于特種鋼材中的一種,這種鋼材國內沒有,需要進口,如果進口材料再加上加工設備,那飛科剃須刀的成本將大幅增加,價格恐怕會超過飛利浦。



    其次,刀頭本身就是其技術專利的一部分,自然不會允許其他剃須刀廠家使用,剃須刀頭看似簡單,其實其技術含量并不低。所以盡管現在飛利浦剃須刀授權給國內代理商在珠海生產,但其刀頭必須由飛利浦荷蘭自己國內的核心工廠生產。



    最后,國產剃須刀制作工藝水平不高,零部件與進口產品相比仍顯得粗糙,使用壽命明顯低于進口產品。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低端鋼材大量出口,以至于遭到多國的反傾銷調查,但高端鋼材卻需要進口。這與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狀況基本相同。



    中國粗鋼產量達到10.65億噸,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粗鋼總產量比重為56.7%。盡管在工業化發展的帶動下,國內特種鋼材產量持續增加,但行業仍面臨產品結構低端化,高端產品進口化的窘境。



    雖然我國特種鋼產業的部分產品類別在規模上已躋身世界前列,但部分產品依然無法滿足下游行業的要求,導致核心材料依賴國外進口。



    要整體提升我國制造業水平,必須從基礎產業做起,踏踏實實,補足過去這方面多年沒做的“功課”,只有這樣才能為未來的制造業騰飛奠定堅實的基礎。



    制造基礎產業大致包括4個分項:機床、儀器儀表、工業機器人和基礎性機械零部件。目前,在機床和工業機器人領域中,中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很低,一直沒有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應該認真分析,從中找出原因,力爭盡快取得突破,必須抓緊時間!因為,距離”中國制造2025“僅有4年時間了。



    目前我國制造業面臨4大短板:1、集成電路及其專用設備,這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巨大,由此導致華為屢屢被”卡脖子“;2、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3、航空發動機;4、關鍵材料。



    以上4個方面與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巨大,即使再經過5年發展,差距依然會很大,但這一切都屬于歷史欠賬,只能逐步解決。



    近些年來,正因為認識到了制造業存在的大而不強的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國充分發揮了體制優勢,實行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使得我國的制造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展望未來,中國在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結語



    從我國制造業近期所取得的一系列突破中,可以發現,轉變思路、換道超車,是一個十分奏效的方法,筆者也對此深信不疑,并認為,只要沿著這一道路走下去,將來必將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成果和突破,中國由制造業大國轉變為制造業強國,指日可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