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顧問2日發布研究報告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影響,為發揮制造業在疫情后短期內經濟“壓艙石”作用,建議重視制造業在經濟穩增長中的作用,加強對制造業的政策供給。
研究認為,疫情之后,應該通盤考慮疫情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而不應僅局限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服務業領域。
報告以2003年SARS疫情后中國250個重點城市為研究對象,采用2001年至2016年,共約4萬項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各個產業門類對疫情發生后經濟增長的貢獻情況。分析認為,SARS對中國宏觀經濟具有一定影響。疫情后,短期來看對服務業影響程度大于制造業,長期來看對宏觀經濟影響較小。
研究指出,在SARS疫情發生的2003年,中國制造業對經濟增長貢獻不僅大于當年服務業貢獻,也大于鄰近年份制造業貢獻,說明制造業在疫情發生后對經濟增長具有更高的貢獻率。
數據顯示,制造業占比高的城市在SARS疫情后復蘇得更快,效率更高。就此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對中國中部地區城市影響相對較重,應重視制造業穩增長的作用。
報告研究組以2003年城市第二產業占比超過50%的城市為標準進行分組,研究制造業占比對疫情發生后城市復蘇速度和效率的程度,表明制造業在城市發生疫情后經濟復蘇和持續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發揮制造業在疫情后短期內經濟“壓艙石”作用,報告建議在疫情企穩后加強對制造業的政策供給。一是加快激活終端產品消費潛力,挖掘外貿出口增量;二是超前做好基建項目儲備;三是加大對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的補貼與支持力度。(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