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激光制造商情 cici
宏山激光是華南地區一家從事激光加工裝備的大型企業,尤其是在國內激光切割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早在2017年業績就突破了10億元。宏山激光成立于2006年,然而其真正快速成長是在2011年后,主要是得益于光纖激光切割的發展機遇。目前公司在總經理常勇先生的帶領下穩定發展,并在未來幾年內有著更大的目標。
本刊采編有幸與常總進行了一番交談,聽取他對當前國內切割行情發展分析和方向指導,也可供行業人士參考。
激光切割是鈑金加工的必然選擇
激光切割裝備自2001年在我國發展以來,已經接近20年了。從早期國外CO2激光切割機占主導,到現在國產光纖激光切割機供大于求,見證了我國激光切割裝備從無到有,再做大做強的過程。特別是過去五六年里激光在金屬加工里得到大規模推廣。
激光為什么發展那么快呢?常總總結了三個原因:
1)激光切割機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鈑金加工的必需品,幾乎所有的工業的鈑金加工都需要用到激光,那么這個市場增量就上來了。
2)激光切割變成了傳統鈑金切割的替代品,就是激光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加工方法,比如說水刀、等離子切割、火焰切割、線切割,還包括CNC加工、數控沖床,這些機床加工的部分工藝,都逐步地被激光切割機所取代。
3)激光裝備的消費品屬性。由于激光器的核心是半導體,芯片半導體的不斷迭代以及國產化進程推進造成激光器、光學器件的價格不斷地下降,核心器件采購成本不斷下降,造成激光機床就越來越廉價,比如在2011年的時候,一臺500瓦激光切割機可以賣到100多萬,現在一臺500瓦的激光切割機,市面上一些小設備廠家,他們可以賣到10多萬,只過去了六七年的時間。激光機床的廉價意味著采購成本已不是用戶的考慮因素,更多人買得起、用得起了。然而必須強調的是,工業消費品這樣一個行業,如果用傳統的做機床的理念是很難做的,也做不好的,因為產品的迭代太快了,每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只有兩到三年。
當前國內激光切割的挑戰
如今激光切割已不是多么神秘的高科技,隨著采購成本大幅下降,目前除了制造型大企業,在很多路邊的金屬加工門店也紛紛用上了激光切割。在2014年初,國內從事激光切割機的企業還不超過40家,而到了2018年底,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400家。隨著2016、2017年國內激光切割設備銷量快速增加,至2018年已進入一個階段性供大于求的時期,如何應對市場調整,很多企業陷入了迷茫。
常總指出,“激光切割機的消費主體性,決定了它競爭特別激烈,而且目前主要體現在價格上的競爭。自2018年7月貿易戰爆發以后,市場遇冷,激光切割機的價格下降了30%—40%,這樣會導致整個產業鏈利潤嚴重壓縮,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可能到2019年會出現產業鏈微利或是虧損,包括所有的廠家,從上游的做激光器的,做器件的廠家,到中游做系統集成的,下游做激光機床的廠家,再到終端的客戶都賺不到錢”。這樣的發展道路是筆者極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利于國內激光加工的可持續發展。那么激光產業如何擺脫傳統的“產能過剩-降價-惡性競爭-產業萎縮”這種模式呢?未來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常總指出,激光企業未來的出路大概只有兩條:第一條是品牌規模化,對外通過品牌優勢取得市場銷售溢價.再把規模做到很大,對內通過管理運營的優勢來降低成本,通過規模的經濟效益獲得利潤;第二條出路是要做到細分化,深耕細分市場,然后做出細分市場用的專業機床,繼而做一些細分的研發,最終產品要做到與眾不同,實現真正的差異競爭優勢,這樣在細分的市場里面,也能取得優勢。
如果沒有規模效應,又沒有差異優勢,只是做普通的激光切割機床,在2019年以后將會非常困難,因為行業增長放緩了,但還有很多企業前赴后繼地往里走,因為被激光替代的一些行業,像做數控沖的、等離子切割、火焰切割,CNC加工的企業,他們很多都進來做激光切割機了,他們做得更低端更便宜。“這個行業在中國,我認為現在已經過剩了,未來一兩年會出現越來越嚴峻的價格戰,最終會有一部分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己,將會被淘汰掉”,常總說。留存下來的企業,就要面對,如何在存量市場里搶爭量的極限競爭.
設備降價與利潤壓縮會倒逼企業進行創新
一方面激光切割機更便宜,會有更多的人用得起,但另一方面,激光切割機便宜,就會造成集成設備商利潤壓縮。似乎是個兩難的問題,然而常總認為這本身不矛盾。“我上面講的產業鏈微利,是因為客戶賺不到錢,它就會倒逼系統集成商降價,系統集成商賺不到錢就會倒逼激光器、器件廠商降價。那客戶為什么賺不到錢呢?是因為現在常規的激光機器普遍過剩,以前加工費是5塊、6塊錢一米,現在加工費是一毛、兩毛,甚至一小時幾十塊錢來收的,終端用戶根本賺不到錢。那客戶為什么持續的買激光切割機呢?因為它的利潤越來越低,只有持續地購買更高功率、更快速度、更多功能的機器才能賺到錢。其實,行業中的風口是永遠存在的,每一款新的設備都會有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用戶只要敢于把握新的機會,是完全可以實現逆勢利潤增長的。產業鏈微利,往往會倒逼企業進行產品創新,實現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迎難而上,中國激光仍然充滿機遇
在2018年第四季度,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壓力增大,制造業采購需求明顯放緩,對激光加工設備的采購預期影響較大,一些企業甚至在第四季度出現了負增長。
常總認為,激光在經歷了前一年高增長,在2018年稍稍放緩屬于正常。整體制造業環境可能受到了中美貿易戰對人們信心的沖擊,還有一段時間社會傳播的實體經濟下行的言論,打擊了很多企業家的信心,經過國家領導人講話后,市場的信心又開始恢復了。緊接著以前積壓的需求會以井噴式地爆發出來。“長遠來看,我對這個激光行業,對中國的經濟我是非常看好的,因為中國的市場太大了,整個工業種類是全球最齊全的國家;其次,大多數中國企業家使命感和韌勁很強,哪怕經濟再不好,都會堅持下去,都想把企業做好,所以我對未來,我對中國的經濟很有信心,我對激光行業也很有信心”。因為激光作為一種先進制造的工具,它總是能不斷的解決客戶新的需求,開發出新的應用,創造新的勢能,它也在慢慢的改變著制造,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轉載請注明出處。